第530章 内部招商引资会
作者:2川   七零军婚这女同志太能干了得升职最新章节     
    开会那天向暖早早就起来了。
    因为花城这边的天气比中部地区暖很多,别看现在已经是腊月了,但气温也只有十三四度。
    向暖穿了一身碎花连衣裙,上面搭配的是一件黑色马甲,外面是同款大衣,搭配黑色的长筒靴子,整个人看起来时尚又充满知性,要是再加一副眼镜的话,说她是大学老师也是有人相信的。
    对于向暖这一身打扮,众人都是很满意的。
    这次面对的可是华侨,他们这些大老粗,穿上西装也就那样了。
    但陶向暖不一样,今天她是主持,代表他们安省,穿得得体一些也是给他们长面子,不然那些小崽子们还以为他们国内的人都是土老帽呢。
    这几天接触交流下来大家也发现了,上了年纪的华侨们态度还是不错的,为人谦和恭敬。
    只是那些年轻人,长辈在的时候还像个人,等长辈一走,一个个骄傲的就跟花城动物园里的孔雀似的,有时候眼里还带着一些不屑。
    为了拉投资,像老周跟李建他们,有时候还要跟个小弟似的,给他们端茶递水。
    谁心里都不平衡,可你没钱,就得站着听训。
    向暖在洗手间里对着镜子做不知道第几次的微笑练习,练得她感觉自己的脸颊都有些僵硬了这才给自己补了点口红。
    就在这个时候,镜子里出现了一群人,就跟她看到的明星似的,前呼后拥的。
    等人走近,向暖认出来了,这不是那船王次子董飞吗?
    她还以为这个人早就走了呢。
    柯玉明之前还在跟他们抱怨没办法给造船厂拉投资。
    大家当时就安慰他,拉到其他投资也可以啊,等财政有钱了,肯定会拨款给造船厂的。
    但向暖知道,这个概率不大。
    她知道的c市在后来是没有造船厂这个国营单位的。
    应该是在九十年代左右倒闭了吧。
    洗手间的洗手池是男女共用的。
    向暖收回视线,将口红放好洗了洗手就走了。
    她到会议室的时候,人已经来的七七八八了。
    压轴的人物肯定是最后出场的。
    等彭玉跟赵鹏等人带着几个老者走进来的时候,众人立刻起身鼓掌欢迎。
    这个会议室不算大,也就只能坐六七十人。
    结果华侨们一个带一个的,搞得位置就有些坐不下,安省这边的人立刻把位置让出来,他们然后接替了服务生的工作,给这些人泡茶端水的。
    等众人都有了座位后,向暖看向彭玉,彭玉冲她点头。
    向暖立刻扯出标准微笑,开始主持会议。
    这个主持会议,就是起个主持人的作用,真正主持会议的还是彭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华侨同胞们,欢迎大家参加这次由安省主办的小型‘内部招商引资交流会’,我是主持人陶向暖。”
    中规中矩的开场白,众人也都给予了掌声。
    她先介绍了一番安省,这个地方就要突出安省的文化底蕴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反正就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适当的再吹一吹。
    众人听着向暖吹的那些,要不是他们就是安省人,还以为安省真的就跟她说的那样美好呢。
    但你再仔细想一想,她说的每一样都对的上。
    这就是吹牛的技术,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打造定位,人有人设,省也有省设。
    当她说出了安省的战略定位这个关键部分的时候,在场不少人眸子都闪了闪,一个个都认真听了起来,他们这次来,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在卖了三天关子后,这次彭玉不再藏着掖着了,而是直接按照胡书记的指示来说。
    说的时候也不说规划区了,直接改成了开发区。
    关于开发区定在哪里,胡书记等人这几天也没闲着,在两个地方定下了开发区的位置。
    一个在b市,一个在c市。
    这两个城市是安省的水路交通要塞。
    彭玉他们在拉投资的时候,选的也比较巧妙,那些高科技的投资商他们都没去谈,因为本身条件不够。
    安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多,全省还有很多地方的人都无法温饱,所以在拉投资的时候,他们是倾向于衣食住行这块的。
    先解决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才能谈更高级的东西。
    胡书记也想把这个开发区定在省城附近。
    但是没用,省城的陆路铁路水路都不发达,将开发区盲目的定在省城附近,吸引不来投资商,就算吸引来了,最后也是死路一条。
    就算他们人口多用工成本低,但运输成本一下子就给拉上去了,根本没有竞争力。
    但b市跟c市就不一样了,这两个城市都沿江,有非常大且成熟的的码头,每天的吞吐量也非常客观。
    沿江上游能到青西川云等六个省市区。
    中游三个,下游五个,经过的城市更是多达一百八十五个。
    所以只要将这条水路利用好,b市c市,就是非常好的中转站。
    这场会议,安省的人绞尽脑汁的弱化了自己本身的缺点,放大了优点,再用比较先进的计划,顺利的吸引了不少的投资商的兴趣。
    会议结束的时候,算是宾主尽欢了。
    其中,c市的纺织厂,顺利拉到了投资。
    投资人正是之前的那位颇受人尊敬的张老。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这个纺织厂的底子,还是张家祖上的
    内乱一起他们全家就走了,厂子被倒腾了好几手,等c市解放后才被国家接手成了国营纺织厂。
    如今规模也不算小,全厂职工加起来超过一千五百人,是c市最大的国营企业了。
    所以这次张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投资c市纺织厂的。
    c市在现场一共拉到了三个投资。
    一个就是纺织厂,第二个是几个华侨打算合伙在c市办一个食品厂。
    还有一个打算在c市下面的一个县城里办一个啤酒厂,那个县地理位置在现在人眼里就是穷地方,但要是换到后来,那就是旅游胜地,水质非常不错。
    当场就有个三个投资意向且第一个是板上钉钉的事,这让老周很高兴。
    b市也拉到了四个投资。
    除了这两个城市,其他城市都没有太大优势,拉到的投资不多,算是小打小闹,虽小但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