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迷上传统
作者:冷不丁的柿子   权臣为你而来最新章节     
    吕志和郑刚是互相结伴的旅友,他们已经相伴走过了很多值得冒险的地方。
    不管是陡峭的山林还是骤然气温下降的河边,富有孔洞的地形地貌还是开阔的草地平原,他们都去过,可以说是相伴许久的老朋友了。
    可以说,也见识过一些极端恶劣的天气,他们也经常赶在天气变得更坏之前,依靠山林的原着居民共同度过当下的难关。
    居民淳朴热情的形象,也给他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怎么说呢?也许遇到他们也早就成了旅行的意义,和旅途的一部分。
    只是很不凑巧,这一次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从山林间穿过来,准备向居民讨要些柴火,给自己暖暖身子驱驱寒。
    而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次,他们要和居民们共患难了。
    才刚走到村长家里,想问下能不能取个暖,村长一脸担忧地说:“不好意思啊客人,我们这里可能住不了人了。”
    “根据天气显示,我们这里可能会爆发泥石流。要过去另一边高亮的地,才能给你们取暖了。”
    “不好意思了啊,你们赶紧跟着人群走了吧。”
    说着村长就赶紧疏散村民了,首先就是那些地势很疏松,房子建在泥土上面的人家。
    专家早就过来考察过了,说是这样的地势不安全,可能它在地震带上,所以会是最早坍塌的危房。
    应该尽早撤走,不要再管什么文化遗产什么的。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
    为了方便通知,村子里也早就安装上了喇叭,一些来不及撤离的人,踩在稀松的土梗上面也是急得不行。
    “你快走……莫磨蹭了……快走。”
    村长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广播里面响起,而离开的那个人下一秒脚下的土地就松开了,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也是给正在逃离的人捏了一把汗,又松了一口气啊。
    简直是惊险又刺激。
    吕志他们都不敢想象啊,有一天他们会变成难民。
    而这样把身家性命寄托在群体上的感觉,也是他们从没有体验过的陌生和思想的精神纽带。
    莫名地想哭,但是想起自己需要安抚别人,是个大人了,就必须要坚强了。
    村长还在继续布防,他人老了年纪大了,就不再适合这样需要大精力去喊的事情了。
    他得组织村子里面的劳壮力去河对面的一处可以栖息的山谷备足了柴火和食物才可以。
    勘探人员是告诉过他他们这边地势复杂的,但是没有想到灾难来得真的快啊。
    还住在山里,信息传得没那么快。
    就算有气象局的监控和遥感技术的监测,也不知道救援人员什么时候来了。
    所以最主要的就是自救。
    因此一批的劳壮力已经把物资运过去了,剩下的就是一堆妇女和儿童,她们的抵抗力普遍略差,可能是要多带点衣服,以免在脏污和冰冷的水中受了寒,落了病,这都不是小事情啊。
    还有还得尽快安排他们过河,如果不快点,等到水势变大,肯定会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的。
    所以,安排人送信和向外界传递信息,这又成了两件顶顶重要的事。
    遇不到危险更好。
    但看这个情形,怎么传,遇水都会变得模糊不堪的。
    就算是有手机,它也总是会没电的。
    人挨饿的话也总是有极限的。
    真的说不准现在是水路还是陆路能更快地保障安全,和更快地传递信息。
    所以,村长拿出了他们祖传的龙泉印泥,用宣纸,用章子印了一个图案,分别给了村子里面脚程比较快的小伙子。
    一边说:“大力啊,你拿着这个,尽快去山对面的村长那儿,向他讨要一些草药什么的。”
    “有什么条件我们之后再谈啊。”
    一边又对着另一个青年:“大壮,就委屈你出去送信了。山里面闭塞,我们囤积的粮食和柴火肯定是支撑不了几天的。还是要国家出面来救我们。”
    “你出去后就尽快说明情况知道吗?”
    “如果说不清,就让负责人看这个龙泉印泥,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做祖传手艺的那个村子。知道了吗?”
    两个青年都用力点了点头。
    箭在弦上,刻不容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拿命换来的。能不能在这次危机中度过,就看他们俩了。
    当然,他们知道村长和村民们肯定也会过得很煎熬,所以他们也要努力尽快地完成使命。
    行动开始了,老村长也带着村民们过河了。
    组织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和善和和蔼地对着郑刚他们说:“对不住了孩子们,你们第一次来就碰上这样的大事。”
    “不介意的话就跟我们去避难吧。虽然没有你们自己过得好。但是吃得饱,能烤火还是可以满足的。”
    老人历经风雨的沧桑和久经岁月的沉淀,让他的身上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光芒。
    所以两个旅友自告奋勇地说:“没事的爷爷,我们两个壮劳力也是可以做点贡献的。”
    “好好,就麻烦你们了。”
    接着紧锣密鼓的运输任务就开始了。
    首先是小孩子的运输任务,尽量就是让他们不要碰到水,过去了以后,连带着大人也不要再次过水了,保存体力。
    所以吕志和郑刚是最先过的那一批。
    而老村长过来之后也是拿着大喇叭在喊:“不要挤,不要急,大家都会过来的。先让小孩子过来啊。”
    后来村长喊累了,又换了个人,继续接过来,接力他的喊话。
    只是过了一大半的时候,水流开始变得浑浊了,开始变得湍急了。
    一个体重相当可观的老婆子自己过河都踉踉跄跄,险些被冲走。
    吕志、郑刚想也没想就冲了下去一起稳住大娘的身形,带着她过河。
    和周围的小伙子一起,组成一道人肉墙,让他们扶着过河。
    只是后面实在是没力气了,从河里跑到岸上躺着。
    旁边的小伙子拍了拍他的肩膀,似乎是在说:别灰心,轮到我下去救人了。
    所以这两名旅友就转着眼珠子,一边躺着,一边看他们去救援。
    嘹亮的响声鼓舞人心。一声声雄伟的男性音色,给了众人一剂安心药。
    “起……哈……”
    一个个的人被送过来,但最后的几个人却都需要用绳子了。
    村民们拉着事先准备好的绳子一起合力把他们拉上来。过河这件事件才算落下了帷幕。
    惊险刺激。
    过河后,村长带着他们到了一处早就开凿好的,有洞穴有亮光,四面不算光滑,但是却可以遮风挡雨的一处壁洞。
    据说是秦朝年间开凿出来的洞穴了,到底是不是,村长大体也不记得了。
    只知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地方,他也是小时候跟家里人来过才知道。
    总之得前人庇佑是没错的,他们好像知道自己的后人会遭遇什么,所以早就在安全的地方为他们修筑了一处庇护之所。
    吕志他们只觉得太神奇了,从前从未好好注意过人文文化,现在细想来,如果没有这些文化,他们估计是要露宿荒野了,哪还有那么干燥又保暖的地方住。
    安顿下来后,村长就着温暖的火光,搭着棉袄子,抽着旱烟,吧嗒吧嗒地一圈圈烟雾散出,一双眼目光灼灼地盯着那群老弱妇孺,在想心事。
    更多的是放不下。
    果不其然,不适应这个新环境的孩子当夜就发起了高烧。
    即使没有过了寒气,巨大的环境变化,是怎么也捂不暖的周遭空气,还是让抵抗能力差的他们首先遭了罪。
    所以妈妈、奶奶,只能用土法子,一边哄人,一边用杯子喂他们吃药。
    嘴里不停地说:“不哭不哭,囡囡、团团有神灵保佑,有祖先保佑,会没事的……会没事的……”
    村长只是急躁地又抽了一杆烟。
    别说是孩子,他们这些大人也有点承担到极限了。而小孩子是最敏感的。
    环境的变化,首先会引起他们的不适。就算西药再怎么见效,也只能撑过这一晚。
    最主要的是这个环境要变得温暖,或者甚至要保证恒温。
    哪怕是再怎么喝热水,对他们而言的作用也只是一点点。
    对于小孩子而言需要能保暖的草药,身子暖和了,就能暂时保证病魔不入侵。
    而且需要艾草等东西焚烧去去空气。这片地方很久没有来人了,空气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用艾草杀一杀空气中的病菌,也能保证人体能好受点。
    所以村长又啪嗒啪嗒抽起了烟,望着天,希望那两个孩子能快一点。
    也希望他的老伙计能带来他想要的东西。
    ……
    个中凶险就不必提,最后大力带回了草药和艾草,在焚烧过后,婆子她们自己从带的烧水的工具中煮了草药喝下之后,小孩子终于是有精力玩闹了,和自己的娘亲甜甜地说:“阿娘,我好了,胃暖暖的,身子也暖暖的,我不难受了。”
    村长这才舒心地亮起来放心的微笑。
    而在熬过一天一夜的等待草药的过程后,在第二天的下午,他们也等到了及时来救援的消防队员。
    案情刻不容缓,所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接过了村民,送他们到了医院检查身体。
    国家也以最快的速度为他们安排了宿舍。一时间,大家都有了归宿。
    而吕志和郑刚的这一场惊险刺激的四天五夜的难民游,也算是宣告了结束。
    而在这场旅行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不是村民的团结,也不是震撼人心的秦朝遗迹,更不是国家救援的速度。
    而是村长手上的龙泉印泥。有了这个东西,才有了消息的及时传递,带来了所需要的组织和救援力量。
    虽然在今天,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也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但作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类,或许总是能更快,更精确地感知灾难的规模以及发生后应该要做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地度过灾难。
    这很了不起。
    从前只崇尚于自然风景的他们,可能今后也会去研究和接触人文文化了。
    因为他们发现传统文化也有其自己的生命力和传承温度在。
    这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保护他们的方法,理应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手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