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赤麟顾母
作者:嘟嘟嘟233   承明之治最新章节     
    贞观十二(638)年二月,正值冬季末。西南诸国,泥婆罗、迦楼缕波、天竺、骠国四国使者纷至沓来,向大理寺提交本国作战部署与作战方案。随后由兵部、东宫方面一同商讨,最终商定春季四月,集体发兵吐蕃。
    两仪殿内,二凤和一众将领都在商讨和查缺补漏有关出战吐蕃的最后方案。而李承乾,这次的三军统帅,却闲散的在一旁走廊外的躺椅上晃悠。
    “那么就如此敲定了,后勤补给方面就委托东宫和商会,以防万一还是调度三万奴隶作为保障。后勤维持,由兵部和户部同东宫的参军司协商处理,务必确保后勤稳定。另外,火器司方面就由参军司同太子妃协商对接。”
    二凤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众人纷纷点头附议。完事后,二凤左右扫视,半晌没找到李承乾的身影。
    “太子呢?”
    黄安连忙回道:“陛下,殿下在那里呢。”
    二凤和众人循着黄安的指引,才看到在一旁走廊外躺椅上的李承乾。随侍在侧的长孙宝庆,见到众人纷纷看来,连忙提醒李承乾。
    “殿下,陛下等人貌似商议完了。”
    李承乾这才慢悠悠的起身,走向殿内询问出声:“商量好了?”
    二凤深吸一口气:“太子,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承乾摆了摆手:“父皇也不是纸上谈兵之辈,儿臣相信父皇与诸位臣公。既然商议好了,那就择日准备出征吧。仁贵,你亲自率领破阵军率先行军,调度一千俘虏给你,保证一月之内,务必抵达前线。”
    “末将遵令!”
    李承乾看向李恪:“恪弟,此次你就无需随军出征了。”
    李恪傻眼了,不是,这啥情况?!这之前不是说好了吗?!怎么,又不让我去了?!
    “吐蕃之战虽然迫切,但洛阳方面也迫在眉睫,不可耽误。东宫、咸阳太子妃会督促,洛阳还需要你亲自盯着。”
    李恪纠结了一下,随即说道:“大哥,愔弟也上道了,不若将洛阳市场产业整改托付愔弟,如此也能锻炼他一二。”
    李承乾摆了摆手:“愔弟上道是好,但咸阳、洛阳市场对接临近,愔弟在相关的经验上,不如你在咸阳的积累。因此,此事就这么定了。”
    李承乾看向其余将领:“此次,便由柴绍、屈突通、段志玄、刘弘基、李道宗几位随军出征。”
    “末将遵令!!”
    两月时间流光过隙,东宫五军集结在咸阳军营校场内。这一次,是五军将士全军出动,可以说是姑娘坐花轿,头一次。李承乾在薛仁贵的随同下,策马来到三军阵前,走上高台,面向这昔日被李承乾从陇右道征召过来的三万陇右儿郎。
    这一次战役非同凡响,因此朝廷方面各部门都有派人前来参加誓师大会。二凤带着李承乾的所有兄弟一起来了,长孙皇后和郑丽婉没有来。
    三军将士,高耸威武,手持坚兵,身披银甲,目光坚毅,气势磅礴。他们的目光,紧随李承乾的身影移动,安静了极致。
    李承乾上前气压丹田高声道:“兄弟们!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此次我们五军的兄弟们,将会代表整个大唐迎战吐蕃!此战!我等没有援军!更没有退路!敌军势大,按照孤的预料,保守都是十万!换言之,咱们三万兄弟,哪怕拿命换,都要一个人带走四个敌寇!”
    “此战说句实话,不该这么早的打!但孤因为自己的私人原因,只能硬着头皮,提前把吐蕃的事情提上日程!我李承乾,在此只能恳求诸位兄弟,至少允许我李承乾拿你们的性命,在这里任性一次!我李承乾统军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感到无力感!我不能保证这次能够带你们所有人回来!”
    “诸位兄弟,昔日是我李承乾把你们从陇右道带来,如今我李承乾也要带你们去吐蕃哪个十死一生的地方。我李承乾,先在这里向诸位兄弟,说声对不住了!待到战后,我李承乾亲自把你们的骨灰,一份份送回你们家中!!给兄弟们,守墓一年!!”
    说完,李承乾朝着面前三万将士,抱拳单膝下跪!
    “唰————唰——————唰————————”
    伴随着李承乾这最后一句的大喝和作为,三万五军将士齐齐紧随下跪!
    “吾主所至!!!——————生死相随!!!————————血不流干!!!————————死战不退!!!——————————”
    李承乾缓缓起身,拔出腰间横刀剑指苍穹:“唐军万岁!!!”
    “哗啦——哗啦——————”
    三万将士,无一例外纷纷起身,高举手中利刃,高声呐喊,喊的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宛若霹雳惊雷一般,惊天动地。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李承乾面露笑意,酣畅大笑:“我李承乾这辈子有诸位兄弟!!此生不亏!!!走!!既然没把握,那老子和兄弟们就杀他个天昏地暗!!!”
    “杀!!!——————杀!!!——————杀!!!————————”
    李承乾和薛仁贵翻身上马,来到三军将士近前。下一刻,依照每个百人团,十人小队为单位,两侧出现一个士卒,送来了酒碗和酒水。小队长将一碗碗酒水,递给一旁将士传递下去。高效的编制和训练,保证了这一过程的迅速,不过数十息时间,全军上下将士们手中都拿到了一碗酒水。
    李承乾接过一旁将士递来的酒水,双手托起高举过头:“今日!!我李承乾先和诸位兄弟,把这未来的庆功酒先喝了!!择日,兄弟们的墓前,我李承乾一个个为你们敬酒!!!”
    “干!!”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全军将士纷纷将自己手中的一碗酒水一饮而尽。
    “啪啦——啪啦————啪啦————————”
    所有将士,将酒水一饮而尽,将手中酒碗掷碎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断头酒!
    李承乾高声道:“诸将听令!!”
    柴绍、屈突通、段志玄、刘弘基、李道宗、薛仁贵纷纷上前,拱手待命。
    “薛仁贵领破阵军!柴绍领卫率军!段志玄领司御军!李道宗领清道军!刘弘基领内率军!孤领监门军!各军以百人团为基准,顺序展开行军!途中不得停顿、拖沓,违令者重罚!!”
    “末将谨遵军令!!!”
    “全军!!出征!!!”
    “谨遵军令!!!————————————”
    各个将领,挥舞自己的所属部队旗帜,迅速策马来到所属部队阵前。
    “卫率军!!集体向左!!转!!!”
    伴随着柴绍的大喝,下辖左右率将军、旅长、团长、队长纷纷复述命令。下一刻,庞大的六个千人将士的庞大军阵,开始有序踏步,集体转向,没有丝毫拖沓,整齐度可谓高达九成九!每个百人团,一列一列的两个十人小队,齐齐向前挺进,后续两个十人小队,也迅速补位,阵列秩序严谨到了极致!真可谓是艺术般的纪律与组织!
    李承乾骑着马,看着一列一列有序前进的部队,最终缓缓回首望向那长安方向。随即,李承乾看向远处的二凤。
    两父子目光交汇,没有一言一语,却仿佛万千言语早已倾诉。二凤,看着那里的李承乾,不知为何脸颊两道泪水悄然滑下。最终,李承乾收回目光,抽动马缰径直随军远去。
    李愔距离二凤比较近,连忙送上手帕:“父皇。”
    二凤看向李愔手中手帕,才发觉自己有些失态了,连忙接过手帕擦拭泪水,强忍吭腔和泛红的双眼,逼着自己笑了出来。顺手,为泪水打转的李愔擦了擦泪水。
    “不准哭!咱们李家儿郎,只有流血的,没有流泪的!”
    李愔哽咽的点了点头,手背带衣袖一把擦了眼眶内的泪水。
    年幼的李恪不解的询问道:“父皇,太子皇兄为什么不多带一些部队?吐蕃数十万大军,仅凭三万三千名将士,不是以卵击石吗?”
    二凤沉默片刻,笑的比哭还难看道:“你大哥这次,不单单是为了大唐而战,更多的...是为了我们李家而战。你大哥,是一个将国与家两者概念,分的很清楚的人。”
    李承乾的这种做法,有点装清高的迹象。吐蕃是必须消灭的,这是为了大唐未来的长治久安。但在没有准备妥当,贸然意气用事提前与吐蕃开战,是不明智的,也是不考虑大局的。为什么李承乾只带五军将士?很简单,五军将士是他的嫡系,既有公恩也有私恩。但,其余的大唐将士,不在此列!因此,李承乾只能拉着五军将士去打这场明显吃亏的硬仗,他不能让其余大唐将士为自己的一时任性和冲昏头脑的无理举措买单。
    难道五军将士就欠李承乾的吗?凭什么要陪着李承乾去打这场明明可能伤亡会很大的仗?还是那句话,五军将士是李承乾和东宫嫡系,他们的首要效忠目标,是李承乾!李承乾管了他们的吃喝拉撒,更把他们的家人安顿的妥妥当当。而李承乾用的是大唐百姓的,因此可以认为,五军三万将士,真正理应效忠和保护的是大唐百姓,其次才是李承乾。
    二凤?在五军将士这里,如果二凤和李承乾都发布命令,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遵从李承乾的命令,而不是二凤的命令。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情况,但二凤能不知道吗?他太知道了,甚至也害怕。但,他还是选择了容忍,因为他和李承乾的父子情谊和这么多年的相处告诉他,有时候...有些风险,应该承担。一个有文武班底的储君,乃至本身就很优秀的储君,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将来他继位能够更轻松的掌控大唐,从而令大唐更快的得到发展!二凤有私心,但他绝对无愧大唐这个国家和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