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再遇麦当杰
作者:春荐   为晋升,我创造了可控核聚最新章节     
    \"肖部长,我觉得,我们给予他们三亿已是仁至义尽。\"副部长说道,\"科技部的资金也非常紧张,我们必须把钱用在关键的地方。\"
    \"比如,那个近期取得重大突破的受控核聚变项目,就需要大量投入。\"
    \"这个快要结束的项目...\"
    这话让其他高层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肖剑平早已预料到这样的反应,此刻,传真机正慢慢送出一份资金申请表。
    \"诸位,我希望你们在做出决定前,先看看这份申请表。\"肖剑平将表格分发给众人。
    表格简单得惊人,除了项目名称和负责人姓名,其他栏位一片空白。
    若在过去,这样的申请表必然会被高层批评为儿戏。
    但这一次,看到负责人姓名后,他们突然兴奋起来,仿佛见到了奇迹。
    \"张青!难道是解决了受控核聚变问题的张青?\"
    \"他不是去北大进修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多星一箭项目组请回了张青?\"
    肖剑平看在眼里,平静地说道:\"张青这个名字,值不值十亿?\"
    \"值!\"副部长激动地回应,\"光是这个名字,别说十亿,就算再加三十亿,也值得!\"
    要知道,张青完成的受控核聚变项目,能在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仅此一项,就为龙国节省了数百亿的科研经费。
    众人一致同意,资金立即到位,而且不止十亿,先预拨二十亿以防万一。
    次日清晨,李天麟望着基地专用账户上突然增加的二十亿,感慨万分。
    他从事科研多年,深知拨款的流程。
    即便是确定无疑的项目,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账,至少要等一周。
    如此快速,且额外增加了十亿的情况,他从未遇到过。
    这一切,当然归功于张青。
    他赶紧敲开风洞实验室的门,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张青。张青听后,只是微微一笑,随即又投入到实验中。
    李天麟心中暗自赞叹,年岁尚轻,却已达到宠辱不惊的境地,此子未来必定不可估量。
    此刻,沐儿正静坐在颐和园的湖畔,凝视着湖面上漂浮的落叶冥思。
    这片落叶满布的湖滨,曾是她与张青初次正式相约之地。
    这几日,张青未归宿舍,电话也始终无法接通,不是关机就是显示信号不佳。
    沐儿深知张青定是又投身于某个高度保密的科研项目,然而内心仍难免涌起淡淡的失落。
    恰在此刻,手机铃声响起,来电显示是马建豪。
    “沐儿同学。”马建豪的语气出奇地谦逊,“上次我提及的那个提议,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对了,你那位朋友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呢。”
    “嘿,他还没正式成为我的男朋友。”沐儿轻笑道,“我早就说过,他是个科学家嘛,连我的电话都可能打不通的。”
    “呵呵,沐儿同学,你回头看看吧。”
    沐儿好奇地转过身,竟发现马建豪就站在身后的长廊边,朝她挥手示意。
    “真是有缘呢。”马建豪笑容可掬,“我来颐和园两次,两次都能碰见你。”
    其实这并非巧合,自上次马建豪遇见沐儿和张青后,便看出这对组合有着成为超级明星的潜力。
    从此,他常无事也来颐和园漫步,期盼能再次巧遇他们。
    娱乐圈中人总爱相信缘分这类玄之又玄的东西,他期望借此加深与沐儿的联系。
    “还真是巧遇呢。”沐儿笑了,“上次的事情,我并非没有思考过。”
    “但我现在还是学生,要专心学业,恐怕无法分出太多时间去做练习生。”
    她听说,要进入星辰娱乐,必须先做一段时间的练习生。
    甚至可能需要去邻国进修数年。
    当年,沐儿曾报考艺术学院,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但父母更倾向于让她从事科研工作,于是沐儿最终选择了放弃艺术学院。在艺术方面,她确实极具天赋,大学期间一直是学生会的宣传部长,还负责校内晚会的主持工作。
    马建豪的提议让沐儿心动不已。
    她拒绝马建豪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张青。
    张青的热爱显然仍在科研领域,若去邻国进修,她与张青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疏远。
    北大科研院副院长是一位才貌双全的佳人,这也让沐儿颇感压力。
    “呵呵,成为偶像练习生只是出道的一种方式。”马建豪随意说道,“北大历来才女辈出,走原创歌手的路线也是条可行的道路。”
    听到“原创歌手”这个词,沐儿的眼中闪烁出光芒。
    她认真地提议:“麦克先生,我新创作了一首曲子,您愿不愿意给予一些反馈?”
    麦克唐纳心中暗笑,这孩子年纪尚轻,哪里懂得创作的奥秘。
    所谓的新作,恐怕不过是东拼西凑的歌词,连韵脚都对不上。
    然而他经验丰富,依旧面带微笑回答:“当然,你可以通过邮件发给我。”
    小木闻言,满脸兴奋,嗯了一声,立即将邮件发送给了麦克唐纳。请移步爱阅小说app获取最新章节。
    麦克唐纳随手打开邮件,不由得一怔。
    他看到的,竟是一首完整的歌曲!
    作曲、填词、编曲一应俱全,尤其在编曲部分,融合了多种西洋乐器的和谐共鸣。
    这样的作品,需要深厚的音乐理论基础才能完成。
    如今许多歌手号称创作型,但他们擅长的并非创作,而是“拼接”。
    他们会选取流行曲目的编曲、主旋律和混音片段,组合成一首新的歌曲。
    这类“创作歌手”一旦遇到专业人士,立刻原形毕露,被嘲笑为不懂基本乐理如“”的音乐盲。
    小木的创作水准,早已超越了“”许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