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姚语汐养鱼有一套
作者:为何五玥   冷面大理寺少卿,天天热脸把我宠最新章节     
    李长明听到姚语汐这般问,便知晓她的意思了,也不好意思的笑笑。
    “实则是我家中未有善通养鱼之人,在滁州之时家中也未曾置办过这些,不知晓要如何喂养它们。”
    还是来了临都城,他观其他人家,多少都会养上一些已做观赏,所以也向母亲提议,林晴云也极力向其他人家靠近,便也同意了这个提议。
    喂鱼姚语汐懂呀,当即便传授许多事项。最后怕李长明记不住,还提议可以书写下来。
    于是李长明便引着姚语汐去了前院书房,笔墨纸砚备好,姚语汐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张。
    “别看鱼儿幼小,实则养它们可是费劲不少呢。
    天冷了该如何,天热了该如何,还有何种的鱼喂养的次数和食量也不同。还有的鱼过冬了要先将它们安置在室内,……”
    听到姚语汐侃侃而谈小鱼的喂养之道,李长明一脸笑意。
    “多谢三娘的提醒,我一定会好好研读,也让府中下人注意,一定把它们给养好了。”
    姚语汐赶紧摆手:“表哥也不必如此,我,我也只是略有些经验。
    你还有课业,还要兼顾家中的产业,着实忙的很。实在没空闲的话,不养也罢。”
    李长明也笑着点头,将桌子上写满字迹的纸折好收起来。
    又从书架翻出来两本书,姚语汐接过之后果然高兴,也不顾其他,直接坐在桌案前看了起来。
    一旁的翠荷看到了也马上拉着来福出去,走到门口问他去端些茶水点心,小娘子遇到喜欢的,定要看上一会。
    李长明也听到了门口两人的对话,冲着来福点点头。
    来福便马上下去,往厨房的方向走了。
    李长明也来到门口,低声吩咐翠荷:“你去同家母和姨母说上一声,就说我们在书房,若是开宴了便派人过来。”
    翠荷抬头望望书案后边的小娘子,又想想一直不回去恐娘子担心,便冲着李长明行礼之后去了会客厅。
    直接拿出一本书,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李长明也打算看会书。
    但是刚看了两行,他的目光便不自觉的移向桌案后边之人的身上。
    穿着藕粉色的襦裙,双臂之间挽着披帛。头上一侧插着的流苏坠子随着翻看书页的动作微微晃动,衬着白玉的肌肤,煞是好看。
    鼻子玲珑,嘴巴小巧,唇上自然的淡粉色。随着书中的内容时而紧抿,时而轻启。
    (好美,看着让人心动,想要不自觉的亲近。)
    李长明直愣愣的盯着姚语汐,姚语汐起初没有察觉,后来感觉一束目光看向自己,便从书中离开望过去。
    正好看到对着自己发呆的李长明,姚语汐轻声笑起来:“表哥,你想哪里去了?”
    李长明正在幻想,毕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欣赏美丽的事物和人又不为过。
    猛然听到声音,他立马回神。
    望向看着自己的姚语汐,李长明也笑笑:“让三娘笑话了,我方才在想一些事情,有些入神。”
    “何事,可方便讲出来,我也听一听。”
    “小事,不提也罢。”李长明摇摇头,也委婉拒绝了这个话题。
    他心中所想,怎好当着臆想之人的面讲出来。
    “表妹看的如何,书里的内容是否合表妹胃口。”
    姚语汐点点头,自是合她心意的书。“多谢表哥的书。”
    李长明也起身,走至姚语汐身边,看到书页翻开的位置,两个人还交流起来。
    姚语汐觉着李长明是个不错的郎君,心里边也开始审视他。看着对方,她有些微的羞涩。
    而在会客厅的两位娘子大林氏和小林氏听到翠荷的回禀,也点头表示知晓。
    林青如看着翠荷退出去,心中也在思量。
    她自认为自己女儿姚语汐是个顶顶不错的小娘子,处处都想给她最好的,就连相看也是竭尽全力搜寻比较出众的郎君,还托人去打听。
    看着这些时日李长明的所作所为,若是这孩子是个上进又有担当的,把语汐许配给他也未尝不可。
    照她的本意是将来女儿嫁人,只求家室清净、上慈下孝、夫妻恩爱。
    而林晴云听到自家儿子和姚语汐一同去了书房,也是高兴。
    两个表兄妹相互接触一下再正常不过了,若是他们李家当真能攀上姚家这门亲事,那是顶顶不错的选择,自是一百个满意。
    吃过席面,林青如便领着姚语汐回了姚府。
    林晴云和李长明将人送到门口,看着马车走远才又回了院子。
    “明郎,你对三娘是哪种态度?”
    母子二人走在小路上,女使和仆从远远的跟在二人身后。
    李长明看向自己亲娘,眼中带笑:“三娘表妹娇俏可爱,又知书达理,儿自是喜欢。”
    “哈哈,好。我今日看你姨娘也未露出不满的神色,料想她对你也是看好的。以后还需继续努力,争取一下。”
    他当然明白自己阿娘的话中意思,也含笑点头。
    而回到姚府的林青如也在姚恒回府后,同他商议。
    “你说晴云家的长明如何,做我们汐娘的夫婿可还相配?”
    姚恒换下朝服,刚要端起茶盏,听到林氏的话便停顿一下,马上又恢复如常。
    “那小子劲头是个好的,就待他来年科考,看看是何种结果了。”姚恒的意思也没有直接拒绝,看看他下一年在科举场上的表现。
    若真能功成名就,再来谈两个孩子的大事也不晚。现下嘛,也没有拒绝两个孩子的接触。
    听到姚恒的话,林青如也点点头:“知晓老爷的意思了。”
    自那以后李长明再来府上,林氏的态度也更和善一些。
    ---------------
    而在东临国的最西部,和西原国交汇之处最大的关隘口--赤兰关,此地因土壤泛些许红色而得名。
    起初看着土壤的颜色这样,见到的人都有些害怕。
    有些传言说是此地因常年交战,血流过多浇灌而成。有些说是此地已被诅咒,怕是生活在这里得不到好。
    故此闹的人心惶惶,最后还是东临国圣山派出工部的官员,连带水利和屯田方面的能人一块调查,结果发现此地竟和其他土地别无二样,也更适宜种田。
    又有当地一直务农的乡民出来佐证,这流言才慢慢平复下来。
    在驻军的一处营帐中,上首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听得力手下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