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吃仙丹的麦苗
作者:小咸鱼要翻身了   在古代的书院称王称霸最新章节     
    这里的农田,书院的夫子们大都是刚开学的时候听说过,具体来过的还真没几个。
    所以看到记忆中荒草丛生的地方,突然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农田,还真是非常震惊的。
    虽然这里有一大半他们不认识种的是什么,但他们认识小麦啊!那绿油油的一片,随着微风来回荡漾,如斯美景,谁人顾盼啊!
    仔细观察后就更加诧异了,要知道山下的小麦才刚冒出小苗苗,这里的已经快有半尺高了,难道他们到了仙境,这是神仙种的麦苗吗?
    武师傅更是震惊道:“我去!这小麦吃仙丹了?”
    想了想又头,看向叶霄:“你上天庭偷太上老君的仙丹了?”
    舒潇潇:......
    就这想象力,当啥练武师傅?直接去番茄写小说不好吗?肯定一书封神啊!
    众人看着武师傅一脸的无语凝噎,他们这是书院,不是茶楼说书的,能不能看看场合,还有学子在这里呢?
    看懂众人的眼光,武师傅立刻闭嘴了,他现在是夫子,一定要注意形象。
    众人这才把目光转回麦苗上,众所周知,新开垦的荒地,前两年基本不会有什么收成,这眼前的麦苗直接打破了他们的认知,山下的上等田地的庄稼长得都没有这里的好啊!
    而且不止长得高,麦茎粗壮、根系发达,这些麦苗是真的壮实啊!
    的确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的样子。
    以前在现代的时候,人们对古代读书人的印象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穿越来这里之后,舒潇潇只能说是:发高烧不出汗——胡说。
    在大宁读书人礼、乐、射、御、书、数可是都有涉猎,而且在当官之后,农业也是政绩考核非常重要的一项,所以那些读书人又怎么可能会五谷不分?
    至于四肢不勤,这时候的考试可不像现代一天考两科,每科考完还可以休息,每个考场还配的有空调,只要好好考试就行。
    而在这里参加乡试的考生需要整整九天九夜,才能把一次乡试进行完,吃喝拉撒都再考场。
    考试的地方则是一个个的小单间,长和宽大概一米左右,高有两米,想想看在这样窄小的空间,别说睡个好觉了,就是活动身子都困难,腿都伸不直,困了只能勉强闭目休息一会儿。
    除了这些,考生要自己带干粮来,这干粮可不是现代的快餐,真的是只能果腹,这没个好身体能坚持下来的可没有几个?
    有钱人家的公子,都会练骑射功夫,而寒门学子求学出门都是步行,可买不起马车,所以说这些读书人的体力,绝对要比现代那些走路靠车(电车、公交、出租、车),吃饭靠外卖的人身体好太多。
    所以说古代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绝对是谣传。
    看着眼前的麦苗,魏师傅问道:“叶霄,这农田里你用了什么方法,这才作物为何如此茁壮?”
    在魏夫子开口后,其他夫子的目光有致一同的看向叶潇潇,那目光格外热情,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
    山长想起之前叶霄说的考试不公平,连忙许诺道:“叶霄,你仔细说说,如果这方法,确实可以增加产量的话,这次的考试成绩我给你甲等。 ”
    舒潇潇:“山长、各位夫子,这农田就像家里养的鸡一样,只有喂的好,蛋下的才勤快,不能只要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吧?这田地也是一样,你不能只要求它丰收,却不给他加油啊!它需要肥料啊!”
    就是生产队的牛都不敢这样使啊!
    “这施肥能够给农田提供养料?”山长问道,对于叶霄种地使用肥料一事他也略有耳闻。
    “这是自然,眼前的麦苗不就是证据?这肥料对于农田来说就是大补,只要肥力充足、及时浇水、除草、产量提升至五百斤应该不成问题。”
    现代小苗的产量大概是800~1100斤,这里的麦种都是她亲自挑选的最优的麦种,加上充足的肥料、除虫、除草、浇水一样没耽搁,重点是她还经常和麦苗沟通,长到五百斤绝对没问题,当然也可能刚高。
    但这个时候,还是保守一点比较好,她不想被打脸。
    “五百斤!!!”几位夫子惊呼出声。
    要知道现在最好的上等田,也不过亩产两百斤,这还是在农夫精心伺候的情况下,那些中等、下等产量就算精心伺候也只会更少,五百斤这产量可是直接翻了一倍还多啊!
    魏夫子呼吸急促:“这肥料又是何宝物?竟能使产量增加这么多?”
    除了山长、云清寒,其他夫子都目光灼灼的看着舒潇潇。
    舒潇潇:宝物???
    不过,对于田地来说,这肥料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宝物了。
    “肥料这个范围也很广泛的,生活中处处可得,平时人的粪尿、牧畜的粪尿、剩菜剩饭)、草木灰、鸡鸭粪这些都是肥料,还有各类作物的秸秆、青草、松壳也都可以。
    把这些肥料堆放一起,密封一个月发酵完全了,就是肥料,夏天的话温度高需要发酵一个月,如果是冬天就要发酵二到三个月了。
    农田只要施了肥料,肥力增加,就是荒地也会丰收。”
    “这......这大粪浇过的作物还如何入口?”一夫子面带难色,增产是好事,但也不能如此腌臜啊!
    “夫子放心,肥料是埋在土里的,不是浇在作物上的,而且我也说这肥料需要发酵的,发酵过后才是肥料。”
    魏夫子:“不是新鲜的就好。”
    这样的还能接受。
    舒潇潇:“夫子,大粪绝对不能直接作用于农田,会烧死庄稼的,发酵就是为了除去粪中的病菌,只有发酵过后的肥料才能使作物产量增产。”
    “所谓生于大地、还于大地,大自然果然奇妙。”山长感叹道。
    又迟疑的问道:“如果现在施肥的话,还来得及吗?”
    听出山长的意思,舒潇潇连忙道:“来得及,只要是孕穗开花时期前都可以施肥。”
    肥料对于田地绝对是大补之物,也是增产的不二法宝,她简直没法想象农田没有肥料,那得贫瘠到什么地步啊!
    山长既然问了,那肯定要大力推荐啊,使用化肥,从我做起。
    “山长,你看这可是荒地,种植的方法都差不多,只是施了些肥料,相差就如此之大,我们不如找些上等、中等、下等农田,一半同时施上肥料,一半不施肥料,一个月就可见分晓。”
    其实不用等这么久,快的话三五天就可以见效,慢的话最多也就半个月,但时间说的久点,对他们来说就是惊喜了,就像是在某宝、某夕上下单,如果提前收到,心情就会很好,五星好评给的也会痛快这,她现在做法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山长,我觉得叶霄说的有理。”
    魏夫子赞同,这要是失败也就是几亩地的事,但若是成功了,这可是亩产五百斤啊!对比于成功,这失败的损失简直不值一提。
    “的确有道理。”
    “我也赞同。”
    “就试试吧,如果成功那就是利国利民的事,我们书院可长脸了。”
    “山长,老夫愿意拿出三月的月钱,来支持这次的实验。”严夫子道。
    “山长,我愿意拿出两亩地用来做实验。”
    “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