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黑科技
作者:白眼熊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最新章节     
    众人闻声皆凑了过来,木央所说的浑天仪原先是被封装在一个大木箱里的,木箱的盖子被其抛在一边。
    公孙度心里也是好奇,前世的课本也讲过张衡的成就,其在东汉就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地震仪目前还被安置在皇城中,随时作为各地地震的警示作用。
    后世流传下来的浑天仪照片,公孙度有印象,那是由许多的圆形金属圈组成的仪器,跟眼前的浑天仪完全不一样。
    只见那里面的物件是一个形状似铜碗的东西,同样是青铜材质,没有太过华丽的装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铜碗的上部装有大大小小的支架,以及齿轮等零件。
    公孙度凑近了观察许久,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怎么也看不出门道来。
    朦胧间,他察觉出这器物上似有文字,于是伸出手将‘铜碗’上的灰尘轻轻擦拭掉。
    没了灰尘的遮掩,青铜面上立刻就显现出来了纵横交错的线条纹路,线条后的背景图画,那种交错图块,则更像是..地图?
    公孙度的好奇心更重了,他望向木央,却见木央老脸激动得发红。
    木央蹲下身子,仔细的查看仪器的各个部件。
    终于他激动的出声道:“这并不是浑天仪,这是张尚书晚年的一件作品。说是浑地仪更加的准确,我本以为是一个传说,没想到是真的。”
    “快,快!将它搬到仓库外边去,这件仪器只有在天光之下才有用。”
    木央顾不得许多,一边激动的站起身来,一边指挥着徐荣手下亲兵将这個仪器搬出去。
    众人见状也被木央的情绪所感染,一起将挡路的物件推开,给亲兵搬运腾出空间。
    “一二!三!”
    随着四个大汉合力,这具青铜仪器被奋力的抬起,慢慢悠悠的被抬了出去。
    仓库外,木央面向日光,张开双臂,暖阳在身,他发出畅快的大笑,就如个几十岁的顽童。
    “哈哈!苍天啊,张尚书的遗作,没想到今日被我发现了。“
    在场的其他人却是一脸不解,公孙度能够稍微的理解木央的心情,在东汉,学习机械、算数的,张衡就是那座面前的高山,越接近越深不可测。
    那边军士在木央的指挥下先将木箱给拆开,就这具‘浑地仪’暴露在天光之下。
    见到众人不解的表情,木央乐呵呵地给大家解释道:“古人对天地有盖天之说,天若穹庐,地如盘。”
    这个大家耳熟能详,都点头同意。
    木央接着用手指向天空继续道:“《周髀算经》所著七衡六间图,以北极星为端点,将宇宙纵横划出星域。”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经天纬地,天地相合,终成宇宙。”
    “战国之时,浑天说盛行,因为当时各国的钦天监观察星宿的数据,都不再支持盖天说的理论。”
    “以至本朝,知天文者皆以浑天说为要。”
    “张衡以皇家典藏的自周以来的数据,统合各星宿,将天重新作划分,此后,天有九重!”
    木央的笑意更浓了,那是与有荣焉的笑,为与这样的人杰共处一世而感到骄傲。
    “九重天代表着九个星体的轨道,以球为地,以环为各重天,那便是浑天仪的由来。”
    “而这个仪器,便就是张尚书的终极梦想,那就是将地与天再次相交,重划地上九州!”
    “他老人家借助了七衡六间图,以及当今的大汉疆域图,试图重组九州。
    只是当他开始行动的时候发现,通过统计的数据计算得知,我等此时身居的天下九州与上古的九州完全不同,从计算的结果得知,我等身居的九州之地,仅仅是上古的九分之一。”
    “这种严重的偏差使得张尚书最后的希望破灭,故而他不得不曲而从之,将这仪器转为他用。这便是他的遗作了。
    浑地仪,以昭示地理,时间为要
    其不再是以划分九州为目的,而是一个活地图,他能随时显示所在的位置,以及当前的时间。”
    木央的嘴都要裂开了,哈哈上前,轰开仪器周围的军士,手忙脚乱的操作起来。
    “嗯,当前是九月...”
    “啪,“他转动仪器上的机括,使得上面的指针直指表示为九月的圆环。
    “东方...”他接着费力的转动仪器的底座,使其整个稳定的旋转起来。
    公孙度看到木央的动作,以及仪器转动时的稳定,连普通的轻微震颤都没有,他惊得眼皮一跳,这铜器的制作精度,堪比八级钳工了吧。
    而且,公孙度还发现仪器的一端安装着罗盘,刚刚木央就是根据罗盘的指针来确定方向的。
    这么早就开始使用罗盘来定位了?在公孙度的印象中,这时候不是还在使用司南吗?可是看木央熟悉的操作,这并不是新奇玩意。
    公孙度不由得咋舌,张衡,这么厉害的吗?
    “白日里,应当用日镜..”木央念念有词,竖起了一个机关架子,上面装有两块透明晶石,随着木央的操作,架子被设置到预定位置上时。
    天上的日光投射,经过那块晶石的约束,形成了一束光柱。
    光柱在仪器内壁的铜镜上反射而出,径直照射在铜碗底部的图画上。
    “好了!”木央欢呼。
    众人这时候也凑了上来,看着光束照射图像的场面,都是一脸的不解。
    公孙度手指揉着自己的下巴,胡须都给揉掉好几根,都看不明白这玩意的原理。
    徐荣也深感惭愧,今日是他此生最感自己才疏学浅的时候了。
    木央也没让大家等太久,指着那一处光斑所在,其背后的图像道:“那便是我等所在之地了,河南郡。”
    “而且,我等在此地的精确时间应当是:巳正一刻二字。”
    “轰!”
    在场的人都是一片哗然,这就跟原始人见到了现代钟表加某德地图一样,高呼这不可能!
    公孙度的脑子里天雷滚滚,这玩意这么超前的吗?远古定位神器?你还能精确到字?【字,古代时间计量单位,约为5分钟】
    等下!公孙度在心底复原刚刚木央的操作,最先要调整月份,那便是确定太阳在地球的位置,北回归线以南。
    然后方向,利用罗盘确定。
    最后是日光,古人有日晷做计时器的传统。
    公孙度不断在心里思索,他能理解的就是在地球的各个纬度下,太阳的射角不一样,在不同的经度下,太阳的影长不一样。
    这些在古代天文里不算稀奇,已成共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人竟然能将这些东西集合在一台机器上,利用日光定位,还能计时?
    公孙度心有些乱了,前世的知识并没有给他带来优势,面对老祖宗做出来的东西,对其的理解能力连木央都比不上。
    迅速冷静下来的徐荣却是适时发问:
    “那么这东西有何作用呢?”
    作为军方将领的徐荣,视角都是偏向实用的,这件器物足够神奇,但是它所能发挥的具体作用,徐荣却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
    指示方向?那还不如仪器里面那个圆盘好用。
    指示自己所在位置?别闹了,这么小的仪器,地图的面积小的可怜,能标出河南郡就不错了。
    指示精确时间?这点确实有用,可是这么个沉重玩意,运输麻烦不说,还需要些学识才能使用,根本不切实际。
    木央咧着的嘴一愣,接着脸色一垮,的确啊,这就是个大型玩具,根本没有推广的可能。
    钦天监有更加精确的水漏,帝国有更加清晰的疆域图。
    要是它轻便的话,还能勉强交给旅人、军队使用,可是其体量却不小
    高不成低不就,怪不得它会被放进仓库吃灰。
    木央叹口气,定定的看向仪器中缓缓移动的光斑,那是无时无刻不在流逝的时间。
    公孙度的眼神却是亮了起来,试问哪一行最希望了解自己的大概位置?
    答案便是航海啊,这玩意,就是个航海的黑科技啊!
    至于船上波涛翻涌不稳定,那可以使用香囊原理制作陀螺仪来稳定。
    更进一步的,公孙度甚至可以让人对其进行分解,将精细计时、经度确定、维度确定几大功能拆分下来,分别使用。
    “没事!拿回去放着,逢人讲解,开开见识也好。”公孙度脸上似乎并不在意这东西的鸡肋,很开心道。
    徐荣一脸的你不要玩物丧志的表情,可惜被专注仪器的公孙度给无视了。
    “老木,你给讲讲,你是怎么读出来精确的时间的?”
    “哦,回主公,你看此处,光源射入必经的环,上有十二时辰刻度,光束过处这便是时辰的读数。
    再看下方,反射的光束照射的点位,网格按照横纵,读出刻度和字数。而且吾等所居之地的指示只能在最初时读出。
    因为随着日光偏斜,光斑会脱离地图位置,故而每一次指示地理时,都需要重新校准。”
    木央解释,公孙度聆听,不断点头称是,搞得一旁的徐荣很是尴尬,他鼓着脸听了片刻便在一阵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疑问中失去了方向。
    他果断放弃了,自问不是学天文的料。
    然后他脸上挂着惊讶的表情,斜眼看向公孙度,心中大呼:“欸!你那一脸明白了的表情怎么回事?当年说好的一起做学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