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李询的新创造
作者:金光神辉   重生大宋:原来我竟是世家公子!最新章节     
    \"哎哟,脑袋为何如此疼痛?\"
    浑身酸楚,无一处舒适,李询缓缓起身,环顾四周,床边、被褥、脚下鞋子,一切如常,只是他的头似乎成了枕头。
    轻敲脑门,李询疑惑满腹,怎会躺在地板上入睡?
    竭力回忆昨夜的情景,却是一片空白。
    \"小铃儿。
    \"
    他坐在地上,随意呼唤着他的侍女。
    吱呀...门扉开启。
    进来的人并非小铃儿,而是昭君。
    \"呵,醒了啊?昨晚睡得可安逸?\"
    昭君带着一丝戏谑的笑意,她的生活作息本就与青楼花魁相符,虽已改邪归正,昭君和香君仍保留了晚起的习惯。
    柒柒年幼,睡眠深沉,两人无事可做,便将教导柒柒当作日常。
    午时已过,柒柒醒来后才提及李询昨晚的豪饮。
    起初,昭君和香君对李询喝酒并不在意,直至她们听侍女提及五郎醉酒呕吐,弄脏了灵儿姐姐,气得灵儿姐姐整夜未理他。
    两人这才匆忙前来。
    见他安然地在地上酣睡,便没再打扰。
    其实小灵儿并非置之不理,她昨晚洗漱后曾责备过李询,还来看过他一次,鞋子作枕头也是小灵儿的安排。
    夏季炎热,二楼通风,李询不会受凉,小灵儿才让他如此安睡。
    况且,李询在草地上都睡过,地板又算得了什么?
    李询晃晃脑袋,试图驱散那股晕眩。
    \"拉我一把。
    \"
    他向昭君求助。
    \"我可扶不动你。
    \"
    昭君本就无力拉动李询,若换成香君或许可以。
    然而,听到昭君的调侃,李询转头瞪了她一眼,起身时抓住了她的裙摆不放。
    \"啊!\"
    一声惊叫,出门后的李询神清气爽,长久以来的压抑终于得以释放,他终于摆脱了“常败将军”的称号。
    然而,出门便看见小灵儿正用白眼看他,那眼神何意?
    \"你眼睛不舒服?\"
    \"郎君真是脸皮厚,大白天竟做那等事。
    \"
    \"你听见了?\"
    小铃儿面带娇羞,尽力维持镇定。
    \"嗯,不然我何必为你开门?\"
    \"呀,你该不会是在偷窥吧。
    说,是不是还偷看了?\"
    质问着小侍女,昨晚的事,不用猜也知道是小灵儿的责任,毕竟她的职责是照料他的起居。
    小灵儿欲言又止,门口尚留缝隙,任何话语在此刻都显得无力。
    李询瞥见室内,昭君仍在床上喘息。
    \"去照料她吧,小灵儿,下次别再窥探了,事先告知我,我会允许你在床边陪伴。
    \"
    ...
    李询的戏谑让小灵儿羞红了脸,当她终于要出手教训他时,他已嬉笑着逃开了。
    原本的任务添上了新的挑战。
    曾考虑与上官合作制炮,昨夜醇厚的米酒后,他又萌生了酿制蒸馏酒的想法。
    不论当地人是否喜爱,若是不喜欢,就运往辽国或金国,换取骏马,炒作、垄断,一斤酒足以换得良驹。
    酿酒尚可解决,关键在于蒸馏和设备的密封。
    然而火炮如何制造,却让他头疼不已。
    坐在书房,面对一堆草图,李询感到困扰重重。
    香君的声音从上方传来:\"你在绘制什么?\"
    书房位于一楼,李询鲜少涉足,一年中屈指可数的几次。
    他抬头望见香君身着轻盈红纱,俏立一旁,便放下笔,轻轻抚过她的纤腰。
    \"只是随手涂鸦罢了。
    \"
    香君坐到李询膝上,对他手的位置毫不介意,毕竟已是他的女人。
    只是炎炎夏日,两人相依而坐,难免汗流浃背。
    香君将冰盆移至脚边,搬来凳子,重新审视那些图纸。
    \"这些设计似乎是个机械装置,但整体看来,又像烟火表演?\"
    \"并非烟火,是一种火器,用于战争,对我这样的弱者而言,若有此物,下次再被上官那个女子挟持,就能轻易制服她。
    \"
    香君点头,未询问李询是否舍得伤害上官。
    制服是真,至于制服后的打算,不言而喻,正如此刻沮丧的昭君,她始终无法理解为何这次败给了李询。
    香君问:\"这些构思是你的原创吗?\"
    \"当然是,你看这些草图都不完整。
    哎,暂且不提。
    走吧,香君,天太热,我们去做些有趣的事。
    \"
    嗯?
    天热还要做有趣的事,香君误解了他的意思。
    然而同样是流汗,李询带着香君和熊岭的六人投入了木工制作。
    既然皇城司不来找麻烦,他便在家闲适度日,每天例行公事,处理政务后便返回家中。
    几天后,他带领众人在汴河边安装了一台结构简单的水车。
    李家的后院临近汴河,那里有一扇门,专供运送蔬果的船只进出,或是李京处理重大秘密事务时,便由此乘船离开。
    水车随着河水的流动旋转,长长的轴杆一端连接另一辆水车,不断地将后院池塘的水提起,落下的水流又驱动下一个水盘,最后停在李询的书房上方。
    他巧妙地制造了一个水力驱动的风扇。
    如果不是距离过远,且不在同一直线上,李询绝不会费心在后院另挖池塘,建造第二座水车作为转换装置。
    为了建造这个水力风扇,李询让熊大等人疲惫不堪,他还特意在地下铺设管道,确保轴杆不受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