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这便是威名赫赫的卫尉军,号称天下第一强军!
作者:满满哈   大秦:我是唯一仙最新章节     
    此时此刻,琅琊行宫东方之地。
    正对着东海的方向。
    浩渺深海中,一座苍翠欲滴的小岛傲然独立。
    嶙峋怪石矗立在海面上,历经亿万年海水冲刷洗礼,岩石侧壁已变得光滑如镜,隐隐透出一抹莹白色的光泽。
    这是一座天然玉石山,尽管这里的“玉”并非后世所说的和田玉,而是泛指美石。
    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块硕大的石英石,只因其体积庞大,长约百丈,宽逾十丈,高达三十丈左右。
    此刻,玉石山顶站立着一人,背手而立。
    此人正是秦天。
    这样一座突兀于海面之上的石山,倘若被琅琊人看见,必定误认为是仙境所在。
    而类似这样的石山,在附近海域并不少见,因为这里正是龙脉汇集之地。
    华夏大地共有五大龙脉,分属阴阳二气,其中三条为阳龙,两条为阴龙。
    阴龙即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代表着华夏文明的两大源头。
    而阳龙则包括万山之祖昆仑山的祖龙龙脉,南龙龙脉,以及中龙龙脉,也就是常说的震龙发脉。
    此处便是震龙发脉所在之处。龙脉上有穴位,穴位汇聚灵气,是修行者们向往的风水宝地。
    秦天此时所站的位置,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风水宝地。
    “果然是风水宝地,水汽充沛程度远非他处可比拟。”
    秦天深深吸了一口蕴含清新湿润气息的海风,嘴角浮现出一抹微笑。
    “就在此地修行创法吧。”他突然挥动衣袖,一只小巧精致的炼丹炉从袖中飞出,正是炼天鼎。
    炼天鼎在空中迅速变大,顷刻间已有三丈之高。
    “嗡”一声清越鸣响,炼天鼎安稳落地,秦天的身影刹那间变得模糊不清,海风掠过,仿佛雾气般消散不见。
    下一刻,秦天已在炼天鼎之内。周遭广阔无垠,仿佛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显现,然而细看之下,却又如同镜花水月,难以捉摸。
    只能看见无尽雾气弥漫其中,如同混沌未开的世界。
    不同的是,此时雾气中隐约带有青绿色调,整个天地间充满了盎然生机。
    这就是五行中的木气。后世道教中有“五气朝元”之说,五气即指五行。
    天地初开时,混沌一片。混沌转化为阴阳,阴阳又衍生出五气。
    混沌象征着天地万物之初始,而五行之气则是万物本源的根本。\"
    若将天地比作一座房屋,五行就如同构成这座房屋最基本的建材,房屋的墙体、家具等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相互生克制化、组合而成。
    若将天地看作一个不断运行的阵法,五行则如同构成这个阵法的五个基本符文。每个符文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属性。
    譬如木气,象征着生长、繁衍!
    这种生生不息之力,正是秦天能够以道音引导白蛇转化的原因。
    蛇修炼千年,可以化身为蛟。秦天借助木气的生生之力,并以道音引导,使小白蛇瞬间化身为蛟。
    木气的力量就在于此,若秦天选择做一名医者,完全能够做到生死人、肉白骨。
    即使是肢体再生,也能轻松实现。
    当然,若人已经死去多时,那就无能为力了。
    毕竟赋予生命,那是属于天道的职责,至少目前的秦天,还未能触及这一层面。
    这也是秦天离开云梦山的理由。
    他耗费数年时光,采集各类草木精华,并号召万物灵性携带草药,终于凭借对木气生生不息的理解步入修行之道。
    如今,世间草木灵药对于他已无多少价值,因为他仅凭自己对生生之力的领悟,就能通过木气创造出任何所需的草木灵药。
    真正的天地大药,并非这些草木灵药。
    而是对天地大道的深刻感悟!
    而接下来他要领悟的,便是五行中的水气。
    水意味着滋润、孕育、趋势。
    滋润与孕育易于理解,但这“趋势”二字如何解读?
    秦天心中微动,紧接着,炼天鼎中波纹荡漾,原本的山川树木等景象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洋。
    同时,炼天鼎内的雾气也开始翻滚波动,原本带有一丝青色的雾气中开始混入其它色彩。
    这便是大洋深处的水汽,炼天鼎借天地之物炼药,先以草木精华提炼木气,现又以大洋之水炼化水气。若能将五行之气悉数炼成大药,并辅以功德之力,则有望超凡入圣!
    假若此刻有人站在山石之上,便会看到,山石上立着一口大鼎,正在疯狂吸收大洋中的水汽,山石之上竟然形成了一个由水汽形成的漩涡。
    淡淡的青气环绕在山石周围,却并不消散,这是大鼎炼化水气所产生的木气。
    就像秦天在云梦山炼气时,引来万灵携药悟道一般,此时山石之下,也集结了不少鱼群。
    有大鱼腾空跃起,试图接近并吸取那些淡淡的清气。
    然而山石实在太高,足有三十余丈之高。而那清气环绕在山石周边,即便是较低处距海面也有十数丈之遥。
    如此高度,显然许多鱼类无法企及。
    只见无数大小鱼类奋力跃起,企图跃入那片清气之中,却最终无力回天,纷纷重重摔落海面,激起或大或小的水花。
    更有不幸撞上山石的鱼儿,鳞片横飞,血花四溅。
    然而,群鱼前赴后继,水花四溅直冲
    所谓坚持不懈,正为此理。
    若从五行相生相克观之,木气象征生机,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而水气,则寓含着趋势!
    水无形无定,既能摧毁万物,又能滋养万物。
    一颗种子若埋于土壤之中,历经千年时光,或许已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然而水则不然,一处静谧深潭,匿于群山之间,人迹罕至,即使历经万载光阴,只要潭水仍在,仍是那片清澈深潭。
    这就是水,自身恒定不变,若欲变,必倚仗外界之势。
    犹如此言水滴石穿,便是借助了高处坠落之趋势。
    正因为水性至柔,故能使趋势之力发挥至极致。
    一颗种子若撞击岩石,恐怕会瞬间破裂,即便未碎,也无法再次撞击。
    但一滴水珠击打岩石,虽破碎随即化为水汽升腾至天际,再度凝聚成水滴落下。
    此外,水既能滋生万物,也能毁灭万物!
    琅琊县盛夏一场豪雨能救活无数生灵,而在寒冬之际的一场狂风暴雪,却可能夺走无数生命。
    这并非水本身之力,而是顺应天地之趋势。
    天地之势,即是天地之力!
    因此,水之势,即意味着引发、借用天地之力,而非仅凭个人修为,强行驱动天地之力,这便是混元一气诀的奥义所在。
    混元一气,喻指混沌初始,包容万千,演化万般法门。
    或可视为炼丹之术,或可用于符箓阵法,亦可作为修行秘诀。
    一切,尽在混元一气之内!
    尽管混元一气诀刚刚初创,尚存诸多不明之处,亟待深入探究。
    秦天袍袖一展,一道翠绿气息瞬息没入炼天鼎内,此为木气,木能生火。
    紧接着,炼天鼎底部火焰熊熊燃起,秦天面向鼎炉,席地而坐。
    他目前已达炼精化气二重境界,只需再进一步,就能抵达第三重天,那时距离下一个重大境界——炼气化神之境,便咫尺之遥。
    而欲突破至第三重境界,需海量水气作为修炼资源。
    庆幸的是,此处位于东海之滨,水气几乎无穷无尽。
    然而,从凡水提炼五行水气,需要一定时间。
    好在此刻时间充裕,不妨在此地,一边提炼水气,一边深入研习混元一气诀。
    ……
    数日光阴转瞬即逝。
    秦天在东海浩渺波涛之上,专心致志研究混元一气诀,同时利用炼天鼎汲取东海水气,力求早日晋升至炼气化神之境,实现真正的超凡入圣,登临仙境,被人尊称为天人。
    与此同时,琅琊县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连续几日,四方百姓携老扶幼纷至沓来,来到琅琊台脚下虔诚礼拜。
    这些人来自附近各县,此次干旱不仅影响到琅琊县,还波及整个琅琊郡乃至北地半壁江山。
    然而琅琊县因土地最为贫瘠,受干旱灾害最为严重。
    如今琅琊县因灵蛟降雨,豪雨连绵三日后方才停歇,不仅旱情得到解除,沂河水位也急剧上涨,下游各郡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唯独不其等县颇为尴尬,恰好处于琅琊县上游,雨水分界线恰在蒙山沂水之间,琅琊县大雨滂沱,不其等县却阳光普照,滴雨未降。
    不其等县因不受海水侵袭之困,故能挖掘大量水井。正常情况下,依靠水井勉强还可支撑,尽管可能会饿得形容枯槁。
    但如今琅琊县出现了灵蛟神仙,怎能让人心甘情愿忍受旱情?
    尽管卫尉羯封锁了蒙山,控制了白泥渡渡口,但当地乡民世代居住于此,总能找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小路偷偷过河,来到琅琊台下祈雨,同时也想亲眼目睹灵蛟真容。
    琅琊台之下,以往时常可见数百信徒堆积泥土、焚烧香火,举行盛大仪式膜拜,致使整个琅琊台烟雾缭绕。
    然而今日,琅琊台突然变得一片清净。
    不见了土堆、香火,也消失了虔诚礼拜的信徒。
    取代它们的,是五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五千名士兵手中武器寒光熠熠,个个身披铁甲,数千铁甲武士静静地站立在琅琊台之下,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这便是威名赫赫的卫尉军,号称天下第一强军!
    称其为天下第一强军,并非虚言。在这个时代,由于金属冶炼加工技术水平限制,拥有甲胄的士兵极为稀少,更别提全套铁甲或是青铜甲了。
    毕竟当时整个大秦的铸铁总量不足百吨,甚至无法满足军队更换铁质兵器的需求,更难以想象为普通士兵配备铁甲。
    按照秦朝法律,朝廷并不为勇士配备铁甲,仅提供弓箭、戈矛和一层皮甲,这就是秦军的标准装备。
    唯有官阶达到都尉以上,才会由大秦工匠为其量身定制铁甲。
    普通士兵若想拥有铁甲,只能通过战场上斩杀敌人缴获敌军装备,再请军中工匠重新锻造。
    所以,铁甲也成为士兵们战功的象征,一名士兵身上的铁甲,是历经百战的见证!
    即便是蒙恬镇守北方边疆的长城军,久经沙场,能够全套配备铁甲的士兵,比例也仅约为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五个军卒中,才有一个能全身披挂铁甲。三十万长城军中,拥有铁甲的战士共计六万人,其中多数还是步兵,骑兵的铠甲更为厚重,还需配备马铠,更难齐全。
    这样的装备配置,已然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轻易侵犯。
    而卫尉军,则是全员铁甲!
    卫尉军作为始皇帝的亲兵部队,成员皆是从全国秦军中精选而出,个个勇猛剽悍,身经百战。
    若仅此而已,倒也罢了,关键在于卫尉军采用魏武卒的选拔与训练方式!
    昔日魏国有名将吴起,征召魏地英勇壮士,训练魏武卒,选拔条件极其严格。
    所谓“魏之武卒按标准选拔,穿戴三层甲胄,手持重型长矛,腰佩锋锐宝剑,背负五十支箭矢,外加强弩,同时携带三日粮食,能在半天内疾行百里。一旦合格,可免除其家庭赋税徭役,给予优厚田宅待遇。”
    这是一群身穿三层重甲,手持长戟,腰挎锐剑,肩扛硬弓,携带五十支箭矢和强弩,负重达一百斤,还能在半天内疾行百里的无敌勇士。
    吴起凭借亲手训练的五万魏武卒,在阴晋之战中,对阵五十万气势汹汹的秦军,一场实力悬殊的大战,以秦军一触即溃告终。
    秦国也因此一度陷入低谷,举国上下闻魏色变。
    而魏武卒也在吴起的带领下,纵横天下一个世纪,创下了七十二战六十四胜其余不分胜负的辉煌战绩。
    然而,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魏武卒纵横天下百年后,终于遇到了古往今来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将,杀神、人屠将军,白起!
    白起出马,自然不同凡响,一战定乾坤,俘虏二十四万韩魏联军,悉数斩杀!
    自此魏武卒在魏地消失,而大秦洗刷百年耻辱的同时,并未因此轻视天下英雄,反而迅速将魏武卒制度引入秦军体系,形成了卫尉军!
    这支天下第一强军,原本应由大秦最勇猛的将领率领,即使不是蒙恬那样的悍将,至少也应该是羯那样忠诚的将领。
    赵高内心暗自叹息一声。
    胡亥显然志大气粗而才智不足,身为统帅兵马的人物,直至此刻大军即将奔赴战场,竟然还未了解即将对决的敌人到底为何物。
    然而,正因其志大才疏,才更有利可图!
    他淡然地说:“公子放宽心,廷尉李斯曾言,此妖邪者,实为鼍龙。楚地此类生物繁多,常潜伏于江河深处宁静之地,琅琊乡民少见多怪,误以为精怪之属。”
    “原来只是普通的土龙?”胡亥听罢稍感安心,鼍龙与土龙同指鳄鱼,他凭借所读诗书,对此物自是知晓一二。
    然而,他尚未完全放心,犹豫地询问:“但吾闻听此鼍呈白色,或有异象!”
    “白鼍终究还是鼍龙,正如白鹿依旧为鹿。”赵高意味深长地回应,“只是因其身披天之纯净色彩,才被视为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