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离间
作者:夜语轻荷   玩我呢?新手任务是长平之战?最新章节     
    秦昭襄王自然明白范雎的话。
    “那丞相你说说,如何让赵国换将?”
    “我王,我打算先派人到邯郸,散布一些消息,就说,廉颇不满当今的赵王,想拥立长安君王,成为新的赵王(此长安君是赵孝成王的兄弟。)”
    “我王应该知道,长安君之前便得赵威后喜爱,为此,现任赵王赵丹,对其一直十分介怀。”
    秦昭襄王自然清楚,一个受太后喜欢的兄弟,对于赵王赵丹来说,那便是一个,时时刻刻威胁着其王位存在的人。
    尤其是,之前赵国的实际权力,还是控制在赵威后手上。
    赵王赵丹不可能没有担心过,赵威后会不会废了自己,转而立长安君为赵王。
    毕竟,这种废长立幼的事情,在赵国可是太常见了。
    所以,对于长安君这位兄弟,赵王赵丹,恐怕巴不得对方早点消失。
    而如今,散布廉颇不满现任赵王,打算拥立长安君为新赵王,这便是要勾起赵王赵丹的不好回忆。
    毕竟,代地将领和自己兄弟一起,符合赵国的传统。
    “那不知,丞相认为,应该由何人替代廉颇?”
    “我王,我打算让赵括替代廉颇。”
    “赵括,这是谁?”
    秦昭襄王皱了皱眉头,开始回忆赵括是谁。
    作为秦国的超长待机王,秦昭襄王熬死了山东六国一大票君主。
    四十多年的执政生涯,让秦昭襄王对于六国的名将基本都有了解。
    毕竟,自己执政几十年来,和六国打了那么多仗,六国有哪些名将,自己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可是,秦昭襄王却发现,赵括这个名字,他确实没听说过。
    而要说,赵国如今的名将,除了廉颇,还活着的,恐怕就只有一个庞煖了。
    其恐怕不比廉颇好对付。
    可是,根据自己的了解,庞煖此时好像并不在赵国。
    “这赵括是什么人?”
    “我王,这赵括乃是赵马服君赵奢之子。”
    秦昭襄王一听,赵括是赵奢之子,立刻有了反应。
    赵奢这个名字,对于秦昭襄王来说,是近十年来,自己最痛恨的名字。
    阏与之战,击败了秦军,让秦军损失八万,使秦国经历了自己主政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
    赵奢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便是其目前最大的人身污点。
    还因为阏与之战的失败,让秦国东出的脚步严重放缓。
    所以,秦昭襄王在得知赵括是赵奢之子时,也是十分惊讶。
    “这赵括果真是赵马服君赵奢之子?”
    “千真万确!”
    “可孤未曾听说,赵括有领军作战的事情啊?赵国会任用赵括为将,替换下廉颇吗?”
    秦昭襄王不认为,赵国会任用一个没有什么战争经验的人,替代廉颇。
    “我王,坐探回报,之前赵国便有换将的想法了,而至于,赵国会不会用赵括换下廉颇,这便是我们需要做的了!”
    “我们需要做什么?”
    “在邯郸散布廉颇不满赵王,欲另立新君,让赵王对廉颇心生芥蒂,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则要为赵括造势。”
    “造势?”
    “是的,造势。”
    “如何造势?”
    “臣会让人大肆宣扬王龁将军在长平的战果,然后,让人说,赵国诸将在我大秦面前,不过是一群庸才,我大秦唯惧怕赵马服君赵奢,毕竟,我秦军败于赵奢是事实。”
    “而马服君赵奢已死,我大秦对于赵国再无惧怕之人。”
    “通过这些,为赵括造势。”
    “第三,则是明确表露,我秦军要向长平增兵,并且是大张旗鼓的增兵。”
    “让赵国知道,我秦国要的,不单单是长平,还有上党,还有赵国其他地方。”
    “迫使赵国与我秦国决战。”
    “而一旦赵国准备和我秦国决战,那么,在赵王心里,有芥蒂的廉颇,自然无法成为赵国全国军队的统帅。”
    “这时候,赵括便可以成为比廉颇更合适的将领。”
    听完范雎的话,秦昭襄王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一点,离间了赵王和廉颇的关系。
    让廉颇在赵王心中,不再是可以百分百信任之人。
    而第二点,造势,看似是为赵奢造势,但是,其实,这些造势的最后结果,都会推到赵括身上。
    因为,赵奢已经死了,那么,当赵国人了解到,秦国惧怕赵奢时,赵国人会先惋惜赵奢已死的事情,但是,紧接着,便会联想到,赵奢之子赵括。
    有其父赵奢,在阏与击败秦军的这个光环,赵括自然会成为很多赵人心目中,对抗秦国的最好人选。
    至于第三点,其实还是为了廉颇服务的。
    秦国继续向长平战场增兵,便是告诉赵国,要么跟秦国,增加兵力,要么放弃长平,上党,甚至更多赵国土地。
    说白了,第三点的目的,便是逼迫赵国,倾尽全力和秦国决战。
    而当赵王把赵国的绝大多数军队都投入长平战场时。
    赵王会担心廉颇是否真的忠心?
    有之前的离间之言,赵王不可能没有芥蒂。
    而相比于廉颇,赵括显然更加合适作为赵国全部军队的统帅。
    首先,赵括可是赵国宗室之人,而赵括又偏偏没有继承权。
    这让赵王可以放心大胆的把赵国的军事力量,都交到赵括手上。
    毕竟,赵括是自家人,而廉颇可不是,何况,赵孝成王亲政不过四年,此时,还在培养自己的班底。
    相比于收服廉颇,重新树立起一位赵国大将,更加符合赵孝成王如今的情况。
    而且,相比于廉颇,赵孝成王估计,更愿意和同龄人的赵括说上话。
    “好,一切便按丞相之言。”
    “我王,为行离间之策,臣想要一笔钱。”
    “多少钱?”
    “二十四万两黄金。”
    “可,只要可以让赵国换将,不要说二十四万两黄金,就是四十八万两黄金,孤也给。”
    尽管二十四万两黄金数额不小,可是对于秦昭襄王来说,大军耗在前线,花费的钱更多。
    只要可以打赢,这些花出去的黄金,是会回来的。
    范雎离开以后,秦昭襄王说道。
    “来人,摆驾武安君府邸。”
    秦昭襄王很清楚,就算赵国真的换将了,可要完成重创赵国的目的,秦国还是要出动大杀器,武安君白起。
    而秦昭襄王打算先去见见白起。
    至少好让自己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