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作战计划
作者:一天一万   无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时间里最新章节     
    克尔纳青年以及莫道,从来没有被敌方牵着鼻子走的习惯。
    克尔纳政府军以舍弃普弗克地区为代价,做出的阳谋对克尔纳青年来说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局势的变化要关注,但自己的节奏还是不能轻易动摇。
    还是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要让敌人接受克尔纳青年的战争节奏,而不是克尔纳青年去被动顺应敌方的战斗路线。
    克尔纳青年没有必要放弃主动权。
    在瓦美波北部,这个由克尔纳政府军搭建起来的舞台上,虽然克尔纳反对派已经下场,
    但克尔纳青年可没答应按照敌方的‘剧本’上演。
    “……克尔纳反对派没有那么的强,而克尔纳青年也并没有那么弱。”
    这是在之前制定全局的作战战略时,莫道同克尔纳青年一众高层,帕尔斯等人所说的话,
    “我们目前仅接管了克尔纳大约两个稍偏远地区,而克尔纳反对派此刻已经占据了接近八个地区,其中还有几个相对于克尔纳境内其他地方,比较繁华的城市。”
    “但,双方之间,差距并没有那么难以逾越。”
    “克尔纳反对派在其控制区域内的力量,不是一个个块,而是一条线。”
    当时的会议上,莫道挪动了军事地图上,象征着克尔纳反对派的标志,
    将原本地图上克尔纳反对派所占领八个地区的八枚标志,挪到了克尔纳反对派与克尔纳青年控制区域接壤的地方,
    这么一个个摆下去。
    构成了一条顺着克尔纳青年所掌握两个地区的边缘,再朝着克尔纳中部地区,原本主要战线衍生的线,
    这也就是此刻的战线,
    摆出这条线过后,莫道再在克尔纳反对派摆出的战线南侧,
    也就那些理论上属于克尔纳反对派控制的地区上,划了个圈。
    “较低的统治成本,让克尔纳反对派迅速完成了扩张,但事实上也让克尔纳反对派对其所控制区域控制力薄弱。”
    “而从崛起之初,克尔纳反对派就一直在扩张中,想要以雷霆之势迅速席卷整个克尔纳。这也导致了克尔纳反对派的大部分力量,都前压在了战线最前方。”
    “事实上,克尔纳反对派的战线南侧,防卫相当脆弱。”
    更准确的词就是,克尔纳反对派事实上外强中干。
    就像是一个气球,占据了近八个地区,看起来很大。
    但主要力量都在这外围的一圈了,内部可以说是防卫相当薄弱。
    所以,
    最开始克尔纳青年战略会议上,提出的作战战略是‘换家’。
    克尔纳青年全部力量从南侧凿出一个缺口,然后涌入克尔纳战线南侧的几个地区,
    从而压迫原本在瓦美波地区附近的敌人被迫进入到瓦美波。
    让此刻克尔纳青年和克尔纳反对派之间的局势和境遇之间来个对调。
    但最后,
    考虑到如果将敌人压入瓦美波地区,可能对瓦美波地区和周边克尔纳青年原本接管地区的摧毁和破坏,
    克尔纳青年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艰难也更彻底更迅速的计划。
    从整个战局上看。
    克尔纳青年在瓦美波北侧的普弗克地区,留了一支坚韧的军队第三团,
    以此拖住克尔纳反对派进军普弗克的部分主力部队。
    然后,克尔纳青年的主力部队,则是隐蔽陈兵在控制区域的南侧。
    等到战事开始,克尔纳青年的主力,将会对南侧的克尔纳反对派战线发起猛攻,
    凿穿克尔纳反对派的南侧战线过后,
    先涌入到克尔纳反对派控制区域的内部,然后迅速机动至东部朝着中部衍生的战线,
    对敌方克尔纳反对派这整条蔓延的战线进行切割,
    就如同一把‘尖刀’,将克尔纳反对派靠近于瓦美波地区,兰宾哈地区,维利次地区的战线和军队从克尔纳反对派的整体上切割下来,
    最终,克尔纳青年从南侧出去的主力,绕了一大圈,和北部普弗克地区的第三团重新会兵一处。
    完成对瓦美波,兰宾哈,维利次地区一带克尔纳反对派力量的反包围,将敌方这股力量,内外夹击于瓦美波等地区的边缘。
    从整个战场态势图看,
    这个过程,会像是整个克尔纳青年张开了一张大嘴,将克尔纳反对派咬下来一块,吞进了肚子里。
    克尔纳给这个战略取了个名字,叫做‘骑兵战略’,或者叫‘切角战略。’
    而同样是从全局来看,
    克尔纳青年第三团其实被‘放弃了’。
    不是克尔纳青年第三团所处的位置不重要,
    而是太重要了,重要到注定要付出大量的牺牲。
    这整个战略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克尔纳青年主力的进展,
    另外,就取决于第三团那边的情况。
    一旦第三团没守住,没拖住,
    克尔纳青年的主力,反倒是可能反过来被克尔纳反对派包围了。
    ……
    这会儿,望着军事地图上,代表着第三团的标志,
    莫道和帕尔斯都未出声。
    这个战略计划,是不太符合莫道的作战风格的。
    莫道指挥的战争,很少有太多牺牲。
    但帕尔斯等人都认同这次的战略计划,
    这是克尔纳青年目前最好的选择,
    并且,一众帕尔斯青年愿意用性命来践行莫道这个战略计划。
    再望着第三团的标志停顿了下,
    莫道再看向了军事地图上,此刻克尔纳青年主力所在的位置。
    这场作战战略,除了战略上获取到的主动权,
    要想实现,最主要的,是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
    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支撑,这整个战略都会是千疮百孔。
    什么是强大,
    不仅仅是军事装备上,还有信念上,坚韧上。
    对于处于北部拖延敌方主力的部队来说,
    需要能够超过百分之五十,乃至百分之八十,乃至更多阵亡率依旧不崩溃,不溃败,不后退,甚至主动向前与数倍敌人缠斗的队伍。
    在此前的克尔纳,是没有这样一支队伍。
    而对于处于南部的进攻主力部队来说,需要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不断遵循命令,不断地往前进攻,进攻,乃至在战斗中行军,直到完成战略目标。
    叫‘骑兵战略’是有原因的。
    除了意味着整个战略需要快速完成,还意味着己方战士比敌方更加,或者说远远精锐。
    而对于这一点……克尔纳青年无比坚信。
    “……要开始了。”
    旁边,帕尔斯抬起手表,看了眼时间。
    北边已经发生交火,而南边战争的开启将由克尔纳青年决定。
    考虑到多种原因。
    作战时间在之前就已经定下了,
    此刻,莫道和帕尔斯不会再有什么命令朝着各部队下达。
    等到预定时间一到,
    处于南部的克尔纳青年各部队,就会第一时间发起最猛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