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公私分明的叶瑾
作者:钩鱼王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最新章节     
    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很大。
    而大明只是占据这个世界的宜一隅之地而已。
    如果想要华夏民族成为一个海洋民族,就必须让统治者有一颗进取的雄心。
    别看小胖子平日里十分惫懒,但是骨子里却也是一个有雄心的君主。
    所以只要叶瑾的教育成功,那么这个小胖子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再加上上元学院也会源源不断的培养理工科的人才。
    到时候就算是有人开历史倒车,都挡不住历史的煌煌大势。
    不过毕竟小胖子还只是一个孩子,哪会认真做自己先生布置的作业嘛。
    所以只能期期艾艾的说道,“先生,能…能再给一两天的时间吗,算术试卷和人文科学试卷都做完了,物理试卷今天我一定做完…”
    叶瑾见他这幅孺子可教的模样,也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姚广孝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的,
    这对师徒都在说什么啊!?
    算术自己倒是懂,物理好像是《庄子》里面的一个词,但是人文科学又是什么鬼?!
    其实“物理’一词,确实是华夏最古老的词汇之一,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里面的“万物之理’,就和现代物理几乎是同一个意思。
    至于《庄子·秋水》也有:“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之说。
    “万物之理”正是“物理”一词的基本含义。
    天地之运行.四时之交替.万物之生衰,古“二八三”人都将其看作“物理”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荀子·解蔽》作了进一步总结:“凡已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这里“物理”一词虽未连用,但上下文看是专讲观物知理的。所以唐扬惊注目:“以知人之性推知,则可知物理也。”
    姚广孝虽然是一个和尚,但是学识渊博,自然听说过物理”这个词。
    但是‘人文科学”这个词他真的就是闻所未闻了。。
    “大人,你口中的“物理’,可是《庄子》中的万物之理?!”姚广孝突然开口问道。
    叶瑾有些懵逼。
    嗯!?
    物理”这个词咱古代就有了吗!?
    我说我不知道你信吗!?
    我还以为是舶来品呢。
    不过他可不想在自己的开山大弟子面前跌份,所以很笃定的点了点头,道,“对,该词正是出自于《庄子》。”
    “那‘人文科学”又是何物?!”姚广孝的求知欲很强。
    “人文科学!?”叶瑾抓了抓脑袋。
    “人文的含义贫僧略懂,应该是与‘人’有关。”姚广孝说道,“但是科学,可是前宋陈亮的着作《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的“科学”?!”
    叶瑾更懵逼了。
    他根本就不知道陈亮到底是什么人。
    更不懂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
    不过还没等叶瑾回答,姚广孝就已经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的答案,说道,“应该不是此意,陈亮这番话的含义是‘自科举兴盛以后,世上的读书人往往受限于考试那天的范文,甚至到老死也不被赏识。’大人虽然制业有成(制业就是科举的意思),但是您的这位大弟子根本就不会走科举这条路,所以您也不会教他如何制业”,所以这里的科学应该还有别的含义。”
    这番话都已经把叶瑾整无语了。
    他现在真的很讨厌和这种博学多才的人讲话。
    想了想,叶瑾才开口解释道,“人文确实和人有关,至于‘科学”,并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它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
    “怎么说呢,就比如说你信仰的“佛教“我称之为‘神学’,虚无缥缈,但是你十分笃定有佛祖的存在。而科学就正好和“神学”相反,注重的是证据,相信眼见为实…”
    虽然叶瑾对“科学的定义并不算太准确,而且十分粗糙,不过姚广孝还是有些听懂了。
    他现在也知道为什么叶瑾在弑佛”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了。
    无知者无畏,
    他压根就不信这个世界上会有神佛,自然就不会对‘弑佛’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这就是‘信仰”的不同,才会导致叶瑾会有这么危险的举动。
    想到这,姚广孝不由得微微叹了一口气。
    看来自己这个主公,和佛门的死仇是解不了的了。
    “不过我对信仰没有任何的歧视,只要一个宗教具有教化百姓的左右,那么我是支持的.…但是我不能容忍打着宗教的旗号欺压百姓,骗取百姓的钱财等等,所以道衍大师,你可以向你的同门传一句话,那就是本官之前的那件事只针对弘觉寺,并没有针对佛门。这不是本官懦弱或者是怕了佛门,而是本官知道佛门现在虽然日益堕落,但是也有真正的得道高僧。这些得道高僧依然值得本官的尊重,而且本官之前也和魏国公有过议论,那就是等朝廷的兵锋直指漠北草原之后,我中原的宗教,也就是道门和佛门,也可以一起进入草原,教化那里的百姓,让其放下戾气,不再与朝廷为敌。”
    听到叶瑾的这番话,姚广孝不由得悚然一惊。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给一巴掌再给一颗蜜枣”?!
    先用弘觉寺一案打压佛门,然后现在又抛出了漠北草原这颗诱饵,让佛门妥协?!
    不过只要叶瑾能给主动示好,姚广孝就觉得这件事就有回旋的余地了。
    毕竟他也知道佛门现在真的没有办法在明面上对付叶瑾。
    而且自己已经认主了,真的不想此人在大业未成之前出事。
    所以深吸了一口2.9气之后,姚广孝才说道,“好,贫僧一定将大人的话带到。”
    叶瑾说话也很有艺术。
    前半段话自称“我’,说话的内容也只是在以个人身份解释信仰,后半句话自称‘本官’,说话的内容就自动代入到了佛门.
    公私分明。
    让人叹为观止。
    给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这应该是每一个官员必备的技能吧。
    叶瑾虽然才当官大半年,但是这一个技能也已经玩的炉火纯青了。
    所以虽然弑佛’是临时起意,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弘觉寺会这么丧心病狂,竟然敢把蒲寿庚的牌位供奉在长生殿里。
    也就是说。
    他当时砍了佛祖的脑袋,完全就是一时激愤而已。
    不过激愤过后,叶瑾就赶紧想了应对之策。
    毕竟那帮秃驴可不是好惹的。
    不但在朝堂内外拥有一股庞大的势力,而且还有很多狂热的宗教分子。
    倒是不如中东地区的那帮人那么狂野,但是搞一两次恐怖袭击人家还是有能力做到的。
    毕竟佛教也是一个传承两千多年,而且经久不衰的宗教,难道还找不到一两个愿意为佛祖献身之人?!
    叶瑾倒是不怕这些狂热的宗教分子12。
    他现在有一身高深的功夫傍身,就算是来百十个秃驴都不够他一个人虐的。
    但是这些秃驴把目标锁定在婵婵这些叶瑾亲近的人的身上怎么办!?
    叶瑾又不能随时把婵婵都带在身上。
    更何况、
    在浙省的乡下,他还有土财主父母呢。
    虽然没有什么感情,但是那些人要是为他而死,他也会感到愧疚的。
    所以叶瑾这才急中生智,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出来。
    现在佛门在雪域高原,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了。
    虽然蒙元政权也是一个崇尚佛教的朝廷,但是一方面蒙元皇室供奉的是雪域高原的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关系不大。
    甚至藏传佛教与中原佛教之间还有教派斗争。
    彼此之间的斗争不比他们与异教徒之间的战争烈度差。
    另一方面,则是漠北草原现在已经没有人信佛崇佛了,他们信的依然是自己的古老宗教—长生天。
    但是如果大明朝廷愿意帮忙佛门在漠北草原传教的话,这对于中原佛门来说可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为不管是狂热的宗教徒,还是那些肥头大耳的假和尚,对传播佛教都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前者自不必说。
    已经传教信教已经是他们一辈子的信仰了。
    后者的话,信佛崇佛的人越多,自己岂不是越好混!?
    所以姚广孝知道,如果自己把这个条件带回去的话,佛门里的大部分人一定会把弘觉寺这件事捏着鼻子给忍下了。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叶瑾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只要能够将漠北草原这片广袤的领土收入囊中,那就只好委屈一下弘觉寺的佛祖了。
    什么!?
    叶瑾一个区区七品县令,哪有那么大的能量决定朝廷的重大政策?!
    呵呵。
    如果他们知道叶瑾的真实身份的话,估计剩下的那一小撮人都会马上掉转立场,马上点头同意。
    所以姚广孝想了一会儿之后,才对叶瑾说道,“好,这番话贫僧一定会替大人带到。”
    说完之后,二人顿时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