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野心家姚广孝
作者:钩鱼王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最新章节     
    “她什么时候走的?!”叶瑾蹙着眉头问道。
    婵婵歪着小脑袋想了想,才回答道,“就你们刚刚出发没一会儿,我本来劝她说要不等公子回来再说,但是赵姐姐没答应…”
    叶瑾无奈道,“她既然心意已决,就算是我在也拦不住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叶瑾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
    从古至今,胆敢从事贩卖人口这种杀头买卖的,可都是一群狠人。
    赵今夏虽然有些武艺傍身,但是和这些狠人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叶瑾心里在盘算,要不要明天让张狗子带几个人也去一趟凤阳府,帮帮赵今夏!?
    这时候,婵婵又开口说道,“哦,对了公子,当时我担心赵姐姐的安全,就把你送个我的那把火枪借给她防身了,我虽然不知道赵姐姐到底是去干嘛去了,但是看她表情凝重,有些担心她。”
    “没事,给就给了,到时候公子再给你弄一把来防身。”叶瑾无所谓的说道。
    “嗯。”婵婵这才露出了浅浅的笑意。
    欢快的出了饭厅,又去厨房端菜去了。
    姚广孝在一旁静静的倾听着这对名为主仆,实为家人的二人的说话,等婵婵走了之后,他才笑着开口道,“大人口中的火枪,是不是就是火铳?!”
    “是,大师也知道此物?!”叶瑾好奇问道。
    姚广孝没好气的看了叶瑾一眼,似乎叶瑾问出这个问题是对他智商的侮辱一样。
    “火铳又名突火枪,乃是后宋(南宋)理宗开庆年间,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此物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子弹)射出,射程远可达150步(大概230米左右),乃是宋军当年守城时候对抗元军的利器之一。”姚广孝侃侃而谈。
    姚广孝年轻的时候就学到了一身屠龙术,一生的志向也是实现自己的平生志向。
    要不然以他的才学和对佛法的造诣,在哪儿混不到一口饭吃?!
    为什么会死皮赖脸的缠着叶瑾。
    还不是觉得叶瑾此人是可以实现他一生抱负之人?!
    而所谓的屠龙术,说白了就是教人造反的一门学问。
    古代的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
    屠龙术中的”屠龙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从古至今,想要造反成功无外乎两种方式。
    一种是政治手段,另一种则是军事手段。
    所谓的政治手段就是从统治阶级的内部进行瓦解,本身就是在统治阶级身居高位,然后一步一步掌控了统治阶级的财、政、军等权利,最后再逼迫天子禅让退位。
    其中杰出代表就有西汉时期的王莽,东汉末年的曹氏家族,三国时期的司马家族,南北朝时期的杨坚等等
    所谓的军事手段就是起兵造反。
    古代王朝的更迭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是通过军事手段造成的,杰出代表数不胜数。
    姚广孝学了一辈子的屠龙术了,要是连这点军事常识都不知道,那他还学个屁的屠龙术!?还屠个屁的龙?!
    姚广孝也有心想在新东家面前卖弄,继续说道,“当年前元的宪宗蒙哥帝领兵攻打后宋,在钓鱼城下被宋军
    打死,据说就是被突火枪给打死的,当然了,贫僧觉得这种说法有些无稽之谈,因为突火枪的射程远远比不过火炮和弓箭,而蒙哥作为前元皇帝,自然不会以身犯险,抵达城下百余步的距离。但是即便如此,也能说明此物乃是一款具有实战性的新型武器。前元军队以此为教训,也曾在一段时间大力发展突火枪。”
    姚广孝说的有些口渴了,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之后接着说道,“至元十六年(1279),前元朝廷因为各地烽烟四起,前元朝廷疲于奔命,所以将全国各地的工匠征发去了元大都,就是为了研制新式兵器。”
    “当时这些工匠在后宋的基础上改良了突火枪。最大的改变就是将突火枪的枪身从竹筒改为铁制,这样的话就大大增加了火枪的射程和精准度。也重新调整火药的配方,使同样体积的火药,效能提高了约三倍。”
    “至顺三年(1332),元廷铸造了最早的铜火铳,长1尺1寸,重28斤。同时还制造出了一批手铳,不过手铳的威力小、射程低,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为玩物到更合适一些。
    “现在朝廷对火铳的研发也比较重视,就比如说就藩燕京的燕王殿下,他就藩燕京,就是之前的元大都的时候,也收编了这批工匠,让其继续开始改良火铳的工作,据说已经有一批火器兵列装了燕王府的护卫,但是真实的战斗力到底如何,贫僧就不得而知了。”
    不愧是学了屠龙术,到处鼓动人造反的人。
    姚广孝不但对天下大势看的十分清楚,甚至连新式武器都知知甚详。
    怪不得在历史上他这个黑衣宰相能斗得过建文帝朱允收手下那帮子文臣,果然有两把刷子。
    “大师对燕王朱棣这个人怎么看?!”叶瑾突然开口问道。
    姚广孝有些诧异的看了叶瑾一眼。
    要知道,燕王朱棣不但是皇亲国戚,当今圣上的第四个儿子,更是受封亲王爵位。
    地位十分尊崇。
    但是叶瑾区区一个七品芝麻官竟敢直呼其名。
    要是被御史言官听到了,一定会弹劾他大不敬之罪。
    这小子这么肆无忌惮,难道是知道自己真正身世了?!
    “燕王殿下为人豪迈仁慈,深受治下百姓爱戴,治军有松有驰,军队无人不拜服,而且军法也深得魏国公的真传,乃是当世名将之一。”姚广孝斟酌着说道,说着又看了叶瑾一眼,继续说道,“而且此人野心极大,或许是一个能够成就一番伟业之人。”
    “燕王殿下既然有这么多优点,为何大师不去投效与他,以大师的真才实学,一定会得到燕王的重用。小子我行事暴躁,飞扬跋扈,又没有什么野心,一心就想着在上元县这个小地方混吃等死,大师投效与我,是不是明珠暗投了啊!?”叶瑾又道。
    听到叶瑾的询问,姚广孝微微一笑,才继续说道,“天下大势滚滚如潮,大人既然已经被卷入其中,那就由不得大人惫懒了。有时候,大势也会推着人去做事的…”
    叶瑾微微一怔。
    他还是不明白这个要屠龙的野心家为什么就这么死皮赖脸的缠上了自己了。
    自三皇五帝原始社会联盟开始,华夏大地上有据可查的王朝大概有83个,共有559个帝王。
    其中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当然了。
    这里的”帝”和”王”都是一国之君,并不是封建社会时期受封的亲王爵位和郡王爵位。
    也不是战国时期各国自立为王。。
    因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山国虽然也曾雄踞一时,但是因为是异族所建,所以并不被正史纳入七雄之中)虽然各自称王,不过依然奉东周朝廷为正统。
    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七国,灭掉东周小朝廷之后东周正统才宣告灭亡。
    而华夏历史上出现了这么多君主,其中建立大明帝国的朱元璋无论如何都要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因为此人是唯二出身于草莽,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建立一个庞大帝国的君王。
    而朱元璋之所以取得这一非凡的成就,本人自然也是一个性格坚韧,智力超群之人。
    不过和其他君主不一样的是,老朱又是一个十分重视亲情的皇帝。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自古以来,因为对皇位的争夺,产生了多少父子相残、手足相残的人伦惨剧。
    就连被历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也不能免俗。
    比如说开创大一统时代的秦始皇,在他死后秦二世就迫不及待的残害了太子扶苏。
    又比如说在位期间数次远征匈奴,将兵锋直指天山南北,第一次打通中原与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的汉武帝,晚年也因为巫蛊之祸残害了自己的长子。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亲自杀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又囚禁了自己的亲爹李渊,此事更是沸沸扬扬,天下皆知。
    至于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似乎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北宋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烛影斧声,也是一桩历史悬案。
    明朝也有好几次因为争夺皇位而产生的手足相残。
    比如说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
    战神朱祁镇兵败被俘,丢掉皇位之后,又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让自己的胞弟明代宗朱祁钰活活被病死饿死。
    至于明宣宗朱瞻基活活烫死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煦,又将朱高煦一家老小全部灭门抄斩,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至于满清,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
    不管是老奴努尔哈赤亲手杀了自己的长子褚英也好,还是皇太极杀了自己的胞姐莽古济也罢,这个政权自从成立之初就带着血腥和野蛮。
    也是因为那时候的大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要不然不管是换任何一个朝代,满清都没有半点机会夺得中原的统治权。
    所以自古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可是没有掺杂着一丝水分。
    但是朱元璋奇葩就奇葩在这个地方。